大冶有色: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创新有色”
2013年11月11日 9:16 6671次浏览 来源: 湖北日报 分类: 地矿建设
拥有世界一流技术的澳斯麦特炉
强化校企合作 加快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是国家进步的动力,更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从2007年开始,大冶有色把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强了公司技术中心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公司以改制组建大冶有色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为契机,加大科技投入,累计投入科研经费就达3600多万元,并建成化验大楼,添置大型试验分析设备,不断整合科技人才资源,着力打造科技自主创新平台。在先后取得地质勘探(甲级)、固体矿产勘查(乙级)、工程咨询(乙级)、工程勘察(乙级)、工程测量(乙级)、冶金矿山工程设计(甲级)、建筑工程设计(乙级)等多项从业资质的基础上,相继建成了国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认可试验室、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湖北省有色金属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有色金属冶金与循环利用重点实验室、湖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和湖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等。2008年10月,公司建成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与此同时,进一步理顺和完善公司三级科技管理体制,建立和健全以“市场化”和“项目制”为原则、“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开发和技术创新体系,完善和落实有利于“科技兴企”、“人才强企”的激励机制。公司在修订和完善科技人员岗位技术津贴、专业技术职务考聘、工人技师和高级技师评聘、技术比武优胜者奖励晋级等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首席工程师和一、二、三级工程师的技术职位竞聘机制。2009年12月,公司召开科技工作会,进一步出台奖励科研开发、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的有关办法。通过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目前,公司共有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操作技能等各类人才5810人,占在岗职工总数的41%。其中,正高职称44人,副高职称371人,高级技师38人,技师26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3人,荣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4人,荣获黄石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5人。
在地质矿山开采、有色冶炼、化工环保等技术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在矿山开采技术方面,依托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先后研发出露天和地下联合开采成套技术,在矿物加工技术方面,自主研发了“含铜炉渣晶相调控清洁浮选新技术”,解决了低品位含铜难选冶炼炉渣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无尾砂排放,此项渣选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同行业企业得到推广应用。在有色冶炼技术方面,与澳大利亚澳斯麦特公司合作引进世界领先的富氧顶吹熔炼技术,建成了年产30万吨铜粗炼能力的澳斯麦特炉,并采用世界先进的永久性不锈钢阴极铜电解工艺和计算机自动定位控制技术,建成了年产30万吨铜精炼能力的清洁生产示范项目,为该公司提升冶炼生产规模,改善节能减排条件,整体产业装备水平跨入国内同行业先进行列提供了技术支持。与此配套,自主研发了“阳极泥回收稀贵元素综合技术”,先后成功开发了铂、钯、硒、镍、碲、铼等新产品,并在非铜、非金属多产业开发方面加快了步伐,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化工环保技术方面,自主研发了“低空烟害治理技术”,通过“产学研”合作开发了“有色工业重金属废水重复利用综合技术”、“沉淀转化法处理高浓度含砷、含镉污酸废水新工艺”等,为公司环境治理探索了新路子。与此同时,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先后承担“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硫化铜、铅和锌精矿试样中湿存水分的测定重量法”、“铜阳极泥化学分析方法”等27项国家、行业标准的起草、修订工作,已有19项标准发布实施。专利工作有了长足进步,先后申报专利93件,获得国家授权专利51件。至2012年底,累计完成科研课题和群众性技术革新攻关、合理化建议实施项目600余项,其中,形成主要科技成果240项,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成果奖23项。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wellhealthma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安博(中国)”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安博(中国))”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