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做好,次次做好——记自硬公司刀片分厂石蜡线烧结组

2015年05月25日 9:21 1641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硬质合金   作者:

   “我们做产品,要力争一次就做好,防止废品和返工,努力降成本;要坚持每一次都做好,让客户放心和满意,努力扩销量”。过去一年,肩负硬质合金刀片生产重任的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刀片分厂石蜡线烧结组,在完成了产量和品种计划的基础上,返工返修率比考核指标低0.3个百分点,最终废品率低0.14个百分点,综合合格率高0.11个百分点。
  这么好的成绩是怎么得来的?
  我们应该做好
  在烧结大厅,十多台炉子,左右两排,气势恢宏地摆开;炉子上,连接了各种各样的管线,控制区的指示灯在闪个不停;炉门旁边,不同型号的产品被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托盘上。4月14日下午,技师黄世伦正在进行入炉操作。每一盘进出产品,他都要仔细核对卡片,上面标有型号、批号、单重、总量等数据,还要按炉号、炉次、分区计算每次入炉产品的重量……前后忙了两个多小时。他说:“我是入炉出炉操作员,每次都要把产品核对准确,这不容易,但我应该做好”。
  这天的值班员是卓越斌,正在认真巡视设备运行状况。他说,自己的主要职责是从产品入炉到出炉之间,要做好设备的保养和维护。例如应该更换的易损品必须及时更换,当班应该处理的漏油、漏水等故障必须及时处理,不能拖到下一班。
  班组还有舟皿处理员、转料员、仓库管理员等,他们都在各自岗位上,紧张有序地忙碌。整个生产现场都是漂漂亮亮的,给人一种强烈的秩序感。“做好每件事,每次都做好,首先要有系统的规矩”,组长陈茜介绍,班组建立了完备的管理制度和计划台账,每个人的生产指标、岗位职责、程序标准都一目了然,大家对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都能心中有数。要是达不到要求,就实施考核。
  我们愿意做好
  曾经的烧结组,人心涣散,很多人都抱着“过一天算一天”的心态,“不怕考核,考核不怕”,工作消极。如今的烧结组则是“不怕时间紧、不怕任务重,成本拧毛巾、质量创新高”。有段时间,班组处在工艺转化的关键阶段,新老设备同时运行,单班运转的设备高达18台,出入炉达到15次,并且操作要求比以前更精细、更复杂,装炉、刷舟、转料、开炉、库管……哪里紧张,大家都争着支援哪里。
  变化的奥秘何在?班委会的方法是,“班组的党员比例高,我们既要靠完善的制度,更要发挥好骨干的带头作用。我们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
  邹正勇是班组的首席技师,负责设备管理。他个子不高,但是烧结炉上上下下攀爬过无数次;他不怕累,给炉壳炉门排污、换热电偶、换冷却水管、修理刀闸等,从来不退缩。有次凌晨3点,正是人们睡得迷迷糊糊的时候,生产现场突然出现能源停供的异常情况。组长陈茜接到电话后,立即直奔车间。在调整运行程序后,天已大亮。
  言传身教,必然风清气正。一位正在打扫卫生的组员说:“班组的共产党员邹正勇、黄世伦、张旭辉、卓越斌、陈茜等就是不一样,再难、再累的事情都是抢着干,所以我们也不愿意落在后面”。
  我们能够做好
  有一阵,分厂购进4台新型烧结炉,调试阶段存在一些问题,若等待厂家派人处理,会延误生产时间。为此,邹正勇守着烧结炉,转来转去地琢磨,然后找到分厂领导:“我有个建议,可以不依靠设备厂家,自己来解决。”他利用晚上时间在灯下翻看新设备的文件资料,弄清结构和原理,自主进行修复与改进,问题迎刃而解。过去一年,他还自制工具用于碳毡打孔、改进碳毡的缝制方法、制定冷却水新方案等,或者减少了设备故障,或者降低了能耗。“我能够做好的事情,就应该自己主动想办法去做好”。邹正勇说。
  黄世伦提出改变炉子导轨材质,可防止损坏和折断;张旭辉等建议改进滚筒卸舟活动台,减少了废品损失;陈茜等改进舟皿使用方法,提高了一次合格率……献计献策已成常态。分厂厂长闵召宇说:“每条合理化建议,是班组员工勤于动手、勤于动脑的体现,他们相信依靠自己的智慧,能把事情做好。所以,我们对烧结组很放心”。
  (杨荣峰)

责任编辑:李峒峒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wellhealthma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安博(中国)”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安博(中国))”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