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界首:求解循环经济“不经济”难题
2016年05月17日 13:59 19949次浏览 来源: 易再生 分类: 循环经济
全国首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安徽界首田营循环经济工业园里,安徽华铂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内一只智能机械手不停地忙碌着,被抓取的废旧铅酸蓄电池正被填进回收炉里再生利用。车间工作人员告诉笔者,一块近10斤重的废旧铅酸蓄电池,经过多道工序,可产生6斤多再生铅、1斤多硫酸钠、0.6斤聚丙烯塑料。这种闭环加工不仅大大减少了污染,还为企业增加了效益。
然而,建立在资源回收和再利用基础之上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企业正在陷入“不经济”的尴尬困局。
在5月7日,安徽省界首市举办的“2016徽商论坛·界首循环经济发展峰会”上,笔者采访了多位参会的专家学者以及多家循环经济企业后发现,由于国际原油、铁矿石等资源价格持续走低,某些原生资源价格甚至低于再生资源价格,资源回收企业和再生资源利用企业的积极性不高,抑制了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
如何打破循环经济“不经济”怪圈?在参加峰会的业内人士看来,想要跳出这个困局,不仅需要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发展创新,在如何利用财税政策杠杆为企业 “减负”,加大企业“吃废”的积极性等方面,同样也考验政府部门的决策智慧。
循环经济“不经济”
“2015年全国蓄电池在600万吨左右,按照70%的比例报废量在400万吨左右,根据我们对再生铅合法有证的企业摸排来看,报废量只有不到200万吨,占到40%,其他都到非法的无证的小冶炼厂去了。另一方面,汽车含酸液占电池重量的20%,这些含酸液被三无企业收走,这些企业回收率比我们低10%至15%,给国家造成金属流失达到16万吨左右,给国家造成税收的损失达到150亿元到200亿元。”安徽华铂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保义说。
朱保义介绍,与传统工艺相比,再生铅项目金属回收率提高10%,可达98%以上,每年多产铅1万吨,增效1.5亿元;降低能耗30%以上,节约增效约2835万元;残酸回收率达100%,塑料回收率达99%。废气可彻底治理,余热、废水可100%循环利用,彻底实现“零排放”。“因为原生铅价格低于再生铅,企业日子难过。”
从“原料”市场看,电动自行车平均每1~1.5年就要更换一次电池。汽车使用的铅酸蓄电池,每2~3年也要更换。这为废旧电池的回收再利用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然而,废旧电池回收率低,正规“挂牌上岗”企业“吃不饱”。
“我们现在循环经济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投入越多,技改装备水平越大,生产成本也就越高。所以大企业肯定做不过野炉子,因为它不需要任何成本,也没有任何环保意识。我们的排放和设备都是靠投入实现的,一年取缔三无企业都有几十家。破解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困局,我们也在寻求支持,目前跑得比较多的是财税政策,但我们一个地方根本解决不了。”对此,界首市委副书记、市长何逢阳满脸无奈。期望能够出台真正有利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
“我认为,当前再生资源成本高于原生资源成本的现实情况,应该实行差异化的税收政策。”天能电池集团安徽公司经理江小珍说,国家应采取相应措施扶持回收行业做大做强,这是实现循环经济发展,跳出“循环经济不经济”困局的关键。
我国从2011年开始实施现行的回收行业税收政策,对全链条征收增值税。从2016年1月开始征收消费税,江小珍说,目前蓄电池这个行业产能相对过剩,把消费转移给消费者,价格竞争也是巨大的。“我们建议针对国家资源再利用,一方面回收基金制度要建立起来。另一方面,针对目前铅酸动力电池和锂电这一块,铅酸电池明确是没有任何政策的,但在新能源汽车上有相应政策,这样一来我们做的铅酸电池存续产业的生产商就感到不公平,建议国家应该针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对于目前所有电池的生产商来说,应该平等竞争,让市场调节,而不是由国家政策刺激来调节。新能源需要支持,但是也不能对铅酸进行打压。”
“比如,同样是卖氧化铜给电子生产企业,一家供应商使用的是铜矿石这样的原生资源,一家供应商使用的是含铜废水这样的再生资源,前者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后者对环境带来的正面作用,是否应该在税收上有所体现。”界首市锦丰塑业有限公司经理陈军说,国家政策应该让变废为宝的企业利润率稍微高一些,同时让利用再生资源的企业成本稍微低一些,这样才能促进整个循环经济在价格因素的作用下良性地、可持续地发展。
(王永群)
责任编辑:赵天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wellhealthma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安博(中国)”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安博(中国))”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