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硬用心打造刀具钻具“中国芯”

2021年04月23日 8:51 647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硬质合金   作者:

东风吹出千山绿,湘江河畔万象新。3月份,中钨高新旗下企业——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株硬”或“公司”)棒型材产品产量同比增长17.62%,环比增长83.68%,其中,重点产品同比增长18.82%。毛利同比增长105.47%。成立仅3个多月的株硬型材分公司,抓质量抢进度,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尤为亮眼的是,在进口品牌大行其道的材料领域,株硬型材分公司生产的高端棒型材产品被越来越多的客户所倚重,受到广泛赞誉。

提前布局 引导产品转型升级

做大做强做优硬质合金产品,为民族工业作出更大的贡献是几代株硬人的初心和使命,作为一家“一五”期间建设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的硬质合金企业,株硬一直坚持以创新引领行业发展为先导,早在10多年前,就提前布局高端刀具、钻具材料国产化,引导棒型材产品转型升级。

2011年,为加快发展速度,株硬型材合金事业部就积极和硬质合金重点实验室联系,全力以赴推动研发课题立项,加快课题研发进度。研发人员针对该事业部在市场上的薄弱产品,瞄准国际前沿技术和高端材料,着手研发高附加值产品,增强产品竞争力。研发人员从原材料选取、辅材准备、工艺路线入手,找数据,查资料,经过反复试验,螺旋孔棒、新型枪钻一批研发项目取得重大突破。而其中的艰辛只有当事人才能明白。以螺旋孔棒研发为例,研发人员为攻克成型剂的难题,花费一年时间,做过的试验不下百次。面对困难,研发团队相互打气,打破了国外对该领域的技术封锁,于2015年成功将螺旋孔棒投入市场。该产品及配套技术被列入2017年度湖南省工业领域“百项重点新产品推进计划”,为推动我国硬质合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迈向中高端迈出了坚实步伐。

抓住契机 追赶世界一流

近几年来,随着全球贸易摩擦的升级,如何突破困境,株硬相关领导要求型材合金事业部坚持走技术创新发展之路,不要被相关国家遏住‘发展之喉’,在中国刀具、钻具及材料制造中体现担当作为。

株硬型材合金事业部重视研发前客户需求调研,促进技术创新与营销模式创新深度融合,加强与上下游企业合作,实现重点产品研发的突破,解决瓶颈问题,型材合金事业部同时为客户“量体裁衣”,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加工材料的不同,为客户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将技术服务做到极致。针对客户的信息反馈不断地进行优化提升,多措施多途径入手,使通用性材质,高端产品都满足了客户需求。其中,涵盖钛合金加工用材质、高温合金加工用材质、木工刀具材料的S系列产品的品质已达世界领先水准,部分产品在航空、5G等领域显示作为。其中PCB钻针原材料完全实现进口替代,在去年的疫情中,这款产品在口罩、线路板(测温仪)的加工中得到了大量应用,为公司的发展孕育出崭新生机。

株硬型材合金事业部不满足于既有成绩,2020年6月在华南地区举办新品发布会,棒型材产品吸粉无数。2020年8月份,该事业部在华东地区再次举办新品发布会,棒型材产品的热度再度加火升温,多项2020年推出的高、精、尖产品受到了客户好评。会展成功证明国内刀具、钻具企业对国内刀具、钻具材料充满期待,也证明了国内的硬质合金企业有能力做好刀具、钻具“中国芯”。事业部乘势而上,2020年棒材销售额增长近30%,用漂亮的答卷证明了自己的“能”和“行”。

不念过往 扬帆新征程

2020年12月25日,株硬2000吨/年高端硬质合金棒型材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厂房工程通过竣工验收。2020年12月29日,型材分公司注册成立。2000吨/年高端硬质合金棒型材技术改造项目是公司近20年来的一个重大项目,被中国五矿集团和中钨高新寄予厚望,技改厂房是国内最大的硬质合金整体厂房,在建设过程中采用了不少新材料、新技术。

该分公司成立后,棒型材生产自动化、智能化得到全面升级。以压制为例,压机全部配备了自动压力机机械手,自动化实现率100%,现在一个人可以同时操作7台压力机,压制人员从原来的50多人减少到现在的13人;工具棒自动化检测机、小直径线材挤压机、混合料立库,包装立库等智能化装备应运而生。

装备的升级使型材分公司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质量控制更为精准,为棒型材产品推陈出新,迈向新的制高点做好了充分准备,也为打破技术封锁提供了可能。装备的优化升级还积极响应了国家循环经济理念,该分公司将压力炉循环水余热收集起来加以利用,转变成生产所需要的高品位热水,达到了节能环保、降本增效的目的。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株硬型材分公司决心不念过往,扬帆新征程,抒写新篇章,打造更多更好的刀具、钻具“中国芯”。

责任编辑:周大伟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wellhealthma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安博(中国)”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安博(中国))”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