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峥嵘:“去美元化”非一日之功 但大势所趋

2023年04月20日 11:11 929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现货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17日警告不应再将美元和欧元的国际货币地位视为“理所当然”,并称中美竞争加剧地缘政治紧张将动摇美元“统治地位”。此前一天,美国财长耶伦也接过有关“美元地位”问题的话茬儿,承认美国对俄罗斯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制裁“可能削弱美元的霸权”。实际上,3月末4月初以来,接连几起国际货币动态引起高度关注。中国与巴西达成协议,双边贸易可以绕开美元而直接使用本币结算;在印尼召开的东盟各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讨论了如何减少金融交易对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的依赖,更多使用本币结算;印度和马来西亚同意用卢比结算,如此等等,“去美元化”一时间成为国际媒体热词。

去美元化没有什么明晰的定义。货币在国际交易中承担着计价、支付、贮值等功能,如果美元在这些方面的功能被替代,可称之为去美元化。除了上述国际贸易,包括大宗商品、能矿等战略物资交易改用非美元结算,还有外国持有人减持美元债券、出售美元资产、减少美元储备等也都属于去美元化的表现。去美元化意味着本来存在着“美元化”,即美国以外的某国在国际交易中主要以美元作为贸易、投资和储备货币,彻底美元化的国家甚至直接采用美元替代本币进行国内流通。一旦某经济体采取措施减少美元在国际国内经济活动中的使用,就可视为开启了去美元化进程。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经济受到重创,对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呼声高涨。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开始增进区域性、功能性货币合作,逐渐减少美元使用,以规避过度依赖美元结算、计值和储备带来的汇率风险、债务风险、资产风险等。欧盟等也支持储备货币多元化。美元占官方国际储备货币总额的比例,峰值是1977年的85%,现在为59%左右。

国际关系变化、地缘政治冲突也刺激了去美元化进程。美国对伊朗、俄罗斯实施严厉金融经济制裁,限制其使用美元。伊朗、俄罗斯等国走上彻底去美元化道路。欧洲尝试绕开美元主导的SWIFT系统与伊朗开展支付。俄乌冲突爆发前,俄罗斯已经将其大部分储备替换为黄金和其他非美元资产。冲突爆发后,俄罗斯更是加速能源贸易的非美元结算。印度则尝试与俄开展卢布-卢比结算。其他双边、多边的非美元本币结算协议也在不断涌现。近期中日两大美债外国持有国持续减持美国国债引人注目,法国、沙特、以色列等同期也减持了大量美国国债。另外,多国央行增持黄金代替部分美元储备,以及德国等从纽约美联储金库提走部分黄金,也被解读为去美元化。

去美元化相对应的正是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难以替代的核心地位。客观而言,过去这些年来世界范围内的去美元化动作看似热浪频仍,但从实际效果上看仍未掀起足够大的波澜。美元在国际结算、储备中的地位几无动摇。相对于美元的百年霸权,现阶段,去美元化仍然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最近一波去美元化动向也需具体分析。比如,东盟会议讨论的是增加本币结算以减少风险,原因正是由于东盟国家的美元化程度过高。包括东盟在内的整个东亚地区是世界贸易和投资最多地区,也是世界制造中心之一,但其货币合作水平低,没有欧元这样的地区货币。美元在其内外贸易中占比高达90%,是典型的美元区。巴西不久前宣布人民币超过欧元成为其第二大官方储备货币,但从比例上看,人民币仍然只占5.37%,而美元占比高达80.42%。

当前,美国经济面临衰退,通胀居高难下,国债水平不断攀上新高,甚至还发生了银行业爆雷事件,潜在危机随时可能爆发,这就促使一些国家考虑规避美元短长期风险。俄、伊等国是因面临严厉制裁,难以开展正常国际贸易,不得不去美元化。而印度、欧洲等采取的绕开美元措施,则与其需要与被制裁的俄、伊开展交易有关,印度对俄贸易顺差形成的卢布外汇如何使用也是一个问题。去美元化需要具体分析,不可轻下判断。各国绕开美元交易形成的非美元外汇,其流通性和保值功能、信用等级上依然不如美元。美元体系已经形成和运行了太长时间,对美元的“路径依赖”导致绕开该体系的交易成本大为提升,另建新体系成本更高。

美元化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去美元化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去美元化动作增多是各国根据自身经济金融状况作出的顺应市场变化的反应,其决策目前仍主要是自发的、局部的、分散的。美联储对此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乐见”的,因为美元“嚣张特权”实际也是一种负担,它会限制美联储对美元利率的掌控,削弱政策调控能力。当然,美元并不是仅仅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它也已被美国用作战略工具,与军力等并列成为美国霸权的支柱。美国政府也越来越多地将其武器化了。

去美元化固然关键而且也是大势所趋,但“美元去武器化”就眼下形势而言显得更加紧迫。俄乌冲突引起世界格局深刻变化,美国严厉制裁俄、伊,冻结甚至宣称要没收阿富汗、俄罗斯的美元资产,严重动摇美国及美元的国际信用。瑞士央行放弃1815年起便确立的中立地位,加入制裁俄罗斯行列。美国和西方世界金融体系的百年信誉毁于一旦。包括西方一些国家在内,各方纷纷开始从战略上考虑美元资产的安全问题。去美元化既是各国规避货币金融风险、提高资产收益的必要举措,也是增强国家金融安全特别是海外资产安全的必然选择。各种去美元化的动作如果汇成一股潮流,或将对美元的战略工具效应形成冲击。

单一主权货币长期充当国际中心货币有许多无法克服的风险和天然缺陷。如美国货币政策与他国政策的冲突,美国一己之力无法平衡国际收支等等,而美元垄断性权利又会助长美国将其作为打击对手的战略工具,对手必然从战略角度试图瓦解其权利。从长远观点看,单一主权货币充当主要国际货币更是不符合世界多极化实际。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方向,有可能是多种主权货币共生共存,相互制衡,共同承担稳定国际货币金融环境的重任;也有可能出现超主权货币,或者技术进步导致制度创新,比如数字货币的广泛应用取代现有的法币制度。无论哪一种前景,都意味着美元地位的削弱。只是这个过程可能会漫长而曲折。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波去美元化进程会不会出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变化,虽然值得期待,但仍需观察。(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平发展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叶倩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wellhealthma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安博(中国)”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安博(中国))”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