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置热点从“怎么看”迈向“怎么办”
2011年06月27日 12:40 1755次浏览 来源: 济南时报 分类: 舆情聚焦
6月23日,人民日报刊发“如何回应社会关切”系列评论文章的最后一篇,就如何处置社会热点提出建议:从舆情应对走向问题破解,从“怎么看”迈向“怎么办”。
一些人抱怨当前许多问题“都是媒体惹的祸”。文章承认,确有媒体为吸引眼球不惜炒作,写言过其实的报道、发耸人听闻的议论;没有媒体的介入与监督,这些事件不会如此引人关注。但更应该强调,解决社会问题,新闻媒体理当承担社会责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以客观公正的报道,全面呈现社会状况,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促成共识。而抱怨者也需自问,如果没有媒体监督,诸如强制拆迁、企业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及其引发的负面评价,是否就不会发生、不复存在?
文章说,新闻报道不过是还原了社会真实的意见构成、矛盾构成。问题本身就是客观存在,不会因为媒体沉寂了,就迎刃而解,万事大吉。
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认识到,一个好的社会不是没有问题,而是能够正视和解决问题。这就是为什么中央强调对于转型期中国产生的“问题”,既要弄清“怎么看”,更要明确“怎么办”。怎么看,是认识,是舆论引导;怎么办,是行动,是解决问题。怎么看固然重要,怎么办更为关键。
文章说,在日常治理中,解决问题是第一位的,舆论引导是第二位的。处置热点事件,不应只是宣传部门危机应对,展开舆论公关,而需多个部门携手联动,化解现实矛盾,解决实际问题。面对社会关切,我们需要应对,更需要行动:从舆情应对走向问题破解,从“怎么看”迈向“怎么办”。
否定和回避态度,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以勇于担当的精神,正视热点、解决问题,才能使社会治理更加积极主动,从维持稳定走向维护和谐。
【系列文章回顾】
知错即改远比“一贯正确”更可信
6月2日,人民日报评论文章提出:从善如流、知错即改,远比“一贯正确”更加可信、可敬、可亲。文章说,纵观这些年的情况,大凡能够及时回应公众质疑、正确对待社情民意的,往往会在良性互动中提升政府公信力。
警惕政府公信的无形资产流失
6月9日,在第二篇评论文章中指出,突发事件处理不好会成为损伤政府公信的消极因素,应对得当则可能是增加政府公信的契机。自觉维护“无形资产”,是每个党政干部的政治责任。
官员“媒介素养”体现执政水平
6月16日,第三篇评论文章指出,舆情不是“敌情”,相反,媒体是社会的预警器。被各种信息和媒介包围的领导干部,亟需养成对突发事件的新闻敏感和价值判断,学会“新闻执政”。
(济南时报)
责任编辑:张学超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wellhealthma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安博(中国)”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安博(中国))”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