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鎏金伎乐纹银盏托鉴赏
2011年10月26日 10:47 3438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金属器皿 作者: 郝小奇
大唐西市博物馆藏有一件唐鎏金伎乐纹银盏托,盏托高足中空,通高4.8厘米、直径15.2 厘米。盏托的托盘由上下两面组成,折边压合。上面光素,中高凸,为六瓣圆形,外圈稍低,六瓣相拥;下面,亦分六瓣,分别饰有乐舞人物,人物均穿翻领长衫,下着长筒尖头靴,披帛,脚踩胡旋舞毯,伎乐各持箜篌、排箫、拍板、羯鼓、横笛似在吹奏,舞者随乐起舞。托盘口沿处饰折带形纹,每瓣连接处饰以半莲和草叶纹,底纹作菱格形分割,中填鱼子纹;六瓣圈底,喇叭形高足;器通体纹饰鎏金,装饰华美,画面生动,工艺精湛,为晚唐金银器中佳品。
唐代的很多金银玉器上都饰有伎乐纹,虽然画面结构、动态特征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普遍存在,但伎乐的形态均是舞蹈和奏乐,而且从人物体态特征看也大多为西域胡人。唐伎乐纹饰金银器的这一特点,是和制作者多为从西域移民来的粟特工匠以及长安城里“胡风”炽盛事事“尚胡”有着密切关系。从出土物以及文献记载看,唐人的衣食住行无不渗透着西域各民族的风格,“衣服冠带尽显胡风”。在这股炫目的胡风中,最令时人迷醉的是胡乐胡舞,连唐代宫廷的“十部乐”里也糅合了西凉、天竺、龟兹、高昌等国的音乐成分。当时外来乐舞盛行,如奇异的“舞狮”、雄健的“胡腾”、飘逸的“胡旋”、柔婉的“柘枝”、凄美的“凉州”、苍古的“甘州”等皆是来自西域,大家耳熟能详的宫廷大曲“霓裳羽衣曲”,里面也不乏从西域舶来的因子。皇家贵胄们让胡人工匠把这种葆有域外特征的乐舞笙歌场景记录在自己最为喜爱的金银器上就十分自然了。另外它的制作者也是一些由西域东迁的胡匠,这为真实生动地记录这一乐舞场景提供了参考。
(作者系大唐西市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wellhealthma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安博(中国)”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安博(中国))”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