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带来的新考验 网络舆情危机的监控与管理
2011年12月01日 9:17 1964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舆情聚焦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网民的剧增,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主流媒体。由于网络媒体快速性、延展性、即时性、互动性等特点,使得现实中的社会问题“投射”到网上,很容易在网上集中爆发,形成强大舆论声势,如果引导不及时或处置不当,很快就会造成网络舆论危机。因此,建立有效的网上舆情预防体系,提高政府、企业或其他组织网络舆论管理能力刻不容缓。
中石油大连漏油系列事件、国家电网降薪事件、中移动的封校门事件、霸王洗发水致癌事件、圣元奶粉性早熟事件、腾讯奇虎3Q大战……
2010年企业网络舆情危机事件达300多个;
热度值>5的颇具影响力的企业舆情危机事件达154个;
企业网络舆情危机事件总量同比增长83.3%!
央(国)企网络舆情危机事件占比同比增长308.3%!
这是2011年1月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2010年中国企业网络舆情应对能力与声誉风险管理报告》和《央企舆情应对能力分析报告》中的研究发现。2010年因此堪称“企业网络舆情危机的井喷年”!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让我们感受到一个复杂多变的网络舆论环境。
互联网的兴起,改变了媒介与受众之间的传播关系,同时也改变了整个传播的话语环境。人们开始注意到,很多新闻事件,都是从网上开始被人炒的很热了,传统媒体才开始介入,而传统媒体的介入,又引起了新一轮的讨论。如此循环,议程设置的掌握者,不再是传统媒体手中的专利。而在以往,这是不太可能的。
互联网上是海量的信息,就单个的新闻事件而言,会有很多不同声音,不同的群体或者个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有不同的观点,而一旦某些观点被群体所认同,又会产生爆炸式的另一轮传播。而以往,对一个重要的新闻事件而言,可能声音只是发自少数的几个媒体。当出现了危机事件,企业或者是公关公司开始发现,要引导舆论朝有利的方向发展开始变得异常的艰难。无疑,这样的舆论环境给媒体与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到底该如何应对网络时代的产品质量危机管理?和以前相比,如今的危机管理最大的变化就是,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极快,大大减少了留给企业的危机反应时间,使得危机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同时,地域的概念被打破。在网络上,消息能大面积传播,一个地区性的危机常常就演变成全国性、甚至是国际性的危机。
网络时代,危机爆发的方式也完全转变。现在越来越多的影响力巨大的企业危机完全是以谁也无法预测的方式引爆,许许多多个人意见式、感受分享式、调侃式、揭露提醒式的小帖子、邮件或博客文章,都可能使某些事件迅速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而消费者敌对的情绪和负面的声音也容易在网络上聚集,让企业危机公关难度加大。
此外,有了网络后,很多负面新闻还能无限期追溯。企业发生某一方面的危机事件时,如果未能在最短时间内进行强有力的控制,公众或媒体会自发围绕着此项危机进行延展或聚合,将企业其他方面或者是以前发生过的失误或危机都挖掘出来,将其变成企业的次危机现象。
无数血的事实告诉我们,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危机都是一种常态而不仅是一个偶然事件,特别是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企业必须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必须构建起完善的危机应对预防机制,才能够确保在危机来临之际应对有度,将危机的影响降到最小。
一旦出现产品质量危机,企业具体该如何应对,采取什么措施?
面对网络危机,有些企业会产生一些错误的态度。如侥幸心理,对危机不重视,认为不会落到自己头上,不做任何反应的准备。又如过于理直气壮,认为身正不怕影斜,对于网络批评和网民的投诉一概否认,没有意识到应当给大家一个更加正面的印象。
若一旦出现产品质量危机,企业第一步就是马上作出回应以降低消费者因信息不透明而产生的恐惧,澄清事件是怎样发生的,有多少受害者,受害人是否已经得到妥善的安排。第二步,转移、避责,如手机爆炸事件,生产商将失误归结于消费者使用不当,或者其他渠道管理失误等,那么公众对手机爆炸事件的关注很快就会转移至渠道商、消费者等方面,分散舆论关注。第三步就是稀释,通过其他方面正面的消息引开消费者的注意力,甚至在网络上抽掉负面消息。
责任编辑:程俊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wellhealthma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安博(中国)”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安博(中国))”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