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对黄金珠宝需求占全球总量24%

2012年03月26日 13:49 311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金属器皿

M_U1292376862081

资料图片

  如今的珠宝是白色时代,无论是白金、铂金,还是钻石,都统统在说明珠宝界流行晶莹剔透的白。耀眼的黄金却似乎不再那么时尚,当然,投资黄金是另一码事儿。
  但是早在公元前2600多年,古埃及人就已经意识到黄金的重要,并且成了这世界上第一个有金矿的地方,古埃及人在那个时代无论贫富,都有戴珠宝的习惯,黄金的出现让珠宝有了等级之分——只有富人才能佩戴珠宝。他们打造了手镯、头饰、护身符、脚镯以及戒指,由于宗教习俗的原因,这些随身的首饰在他们死后通常和他们一起被埋葬。
  再后来,就是人们都知道的,黄金在全世界都开始为富人以及皇室服务。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中产阶级都以拥有一件黄金珠宝为荣,买不起的人有时候还会买假的,以同样的颜色蒙混他人。
  黄金珠宝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不像今天这样被逼退得如此厉害,还曾和白金分庭抗礼过。在许多的博物馆里都能看到,黄金曾作为原材料被设计成为大件珠宝,在手表上,从表带到表壳都会全部使用18K黄金。
  上世纪30-40年代使用得相对少些,这倒不难理解,二次大战的阴影始终笼罩在欧美人士心中,希特勒统治德国时期,家家都要将金子捐给国家作为战略物资备用,60年代对黄金的使用也不如50年代,因为《TIFFANY的早餐》这样的流行电影带来了简约的风潮,唯有二战刚刚结束后不久的50年代,经济的短暂回升让贵金属的流行有了人心上的期待。
  比起早先咆哮的1920年代,50年代的时尚简单得多,这也是为什么长久以来大家很少提到这一时期的风潮,它极容易因为缺乏石破天惊的创意而被忽视。黄金珠宝虽然流行,但并没有凭借复古的金色风格吸引到每一个人。这一时期,大自然开始作为设计元素进入珠宝领域,女生们需要能每个白天配戴又不过于隆重的珠宝,Coco Chanel在1954年推出了金的长链子,在上面点缀出经过精心打磨过的宝石,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而夜晚重要的鸡尾酒会上,才是白金和钻石的战场。
  那时候流行的另一个设计风潮是将黄金项链设计得紧贴女士颈部,2011年许多品牌的秋冬秀场上,领子和项链让人分不清楚的风潮又引起了一阵旋风。
  黄金再度卷土重来,大概是80年代的事情了,那个时代,拥有一条大而笨重的金链子是当时最时尚的行为。大多数品牌在上世纪60-80年代中推出的珠宝,多数都在围绕着钻石和彩宝做文章,黄金不再以大面积的形象出现。
  最爱买珠宝的国家是印度,每年在孟买举办的年度主流品牌珠宝展——印度国际珠宝展可促成价值约10亿美元的交易。这个国家对黄金珠宝的需求同样强劲,占到了全球总量的24%。中国人看似爱买黄金,多数也是追求低调的金饰,从来不像印度人一样,恨不得将闪耀挂满全身。真有钱的,直接买24K纯金的金条放在银行里坐等升值。不过对于中国人来说,珠宝还是奢侈品,而在发达国家和印度这样有珠宝消费传统的国家里,珠宝是每个女人必需品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很少有在近百年的历史中只做黄金饰品的珠宝品牌,比如华洛夫,手工编织的18K金项链像织物一样柔软。金匠告诉我,他们会对购买来的黄金进行二次淬炼,才能削弱金子本身的光泽。他们在欧洲的生意一直做得不错,欧洲人对珠宝看得很重,无论白金还是黄金,不管什么流行,但该有的总归都会有。
  中国本土有名的珠宝品牌很有趣,无论是周大福还是周生生以及谢瑞麟,无论外部流行什么,大都是靠黄金起家的。即使白色贵金属占据主流位置,黄金也总有它的固定市场。根据世界黄金协会的估计,2012年龙年黄金的销量会比平日更高,调查显示龙年会出生更多的婴儿,而向婴儿赠送相关金饰产品会无形带动黄金的消费。而中国需要结婚的年轻人,除了钻戒,也有在婚前购买金饰的传统,虽然这些首饰和珠宝的大潮流关系不大,但也算是中国市场的一大特色。
  如今,黄金首饰的设计者已经不会再像过去一样设计整片的黄金大件珠宝了,就连手表表带,也更流行精钢或者玫瑰金。但黄金因为其作为世界货币,拥有良好的保值性,却永远不会过时,更重要的是,黄金永远金光闪,不会像其他材质一样容易被氧化。
  今天人们利用黄金的方法不再像过去那样直接,但却更精致和优雅,伦敦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在去年展出了世界上第一件纯天然的金色纺织品——一件4米长、耗时5年、用100万只金宝珠织布蜘蛛吐的蛛丝织成的披肩;今年6月1日-7月28日,在伦敦Goldsmith Hall举办的2012年夏季主题展览“黄金:权力的光辉”还将集中展示约400件展品,最古老的可追溯至公元前2500年;而Dior在其去年圣诞彩妆系列Les Rouges唇彩中加入了金粉。金子用在脸上,穿在身上,早已不仅仅只是做首饰了。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wellhealthma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安博(中国)”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安博(中国))”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