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的通知

2013年02月07日 9:53 2357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政策法规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围绕提高资源产出率,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的原则,坚持统筹规划、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相结合,因地制宜、示范引领、推广普及相结合,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相结合,政府推动、企业实施、公众参与相结合,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积极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推动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推行绿色消费,形成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强化理念,减量优先。推动全社会树立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理念,坚持减量化优先,从源头上减少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能源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大力推进再利用和资源化,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完善机制,创新驱动。健全法规标准,完善经济政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发展循环经济的内生动力。加强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改造存量,优化增量。对现有各类产业园区、重点企业进行循环化改造,提高资源产出率。产业园区、企业和项目要从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各环节贯彻循环经济的要求。按照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产品生产制造产业即动脉产业的特点,统筹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相关产业即静脉产业进行合理布局,推动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协同发展。
  示范引领,全面推进。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各产业,城市、园区、企业各层面,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典型,全面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推动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根据主体功能定位、区域经济特点、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等状况,科学确定各地区循环经济发展重点,合理规划布局,发挥区域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切实发挥循环经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
  高效利用,安全循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资源由低值利用向高值利用转变,提高再生利用产品附加值,避免资源低水平利用和“只循环不经济”。强化监管,防止资源循环利用过程中产生二次污染,确保再生产品质量安全,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第三节 主要目标
  循环经济发展的中长期目标是:循环型生产方式广泛推行,绿色消费模式普及推广,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资源产出率大幅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到“十二五”末的目标(近期目标)是:主要资源产出率比“十一五”末提高15%,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产值达到1.8万亿元。

表2 “十二五”时期循环经济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名称

单位

2010

2015

2015年比2010
提高(%

主要资源产出率提高

%

   

15

能源产出率

万元/吨标准煤

1.24

1.47

18.5

水资源产出率

/立方米

66.7

95.2

43

建设用地土地产出率提高

%

   

43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产值

万亿元

1.0

1.8

80

矿产资源总回收率

%

35

40

[5]

共伴生矿综合利用率

%

40

45

[5]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

亿吨

16.18

31.26

93.2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

69

72

[3]

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总量

亿吨

1.49

2.14

43.6

主要再生资源回收率

%

65

70

[5]

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占有色金属总产量比重

%

26.7

30

[3.3]

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

0.5

0.53

6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

85.7

90

[4.3]

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再生水利用率

%

<10

15

[5]

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

%

 

30

 

秸秆综合利用率

%

70.6

80

[9.4]

综合利用发电装机容量

万千瓦

2600

7600

192.3

  注:1.主要资源产出率的资源核算品种包括:3种能源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9种矿产资源(铁矿、铜矿、铝土矿、铅矿、锌矿、镍矿,石灰石、磷矿、硫铁矿),木材和工业用粮。
  2.主要资源产出率、能源产出率、水资源产出率、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产值按2010年可比价计算。
  3.综合利用发电指煤矸石、煤泥、油母页岩等低热值燃料发电。

[1] [2][3] [4] [5] [6] 下一页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wellhealthma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安博(中国)”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安博(中国))”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