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力远“联姻”吉利 深耕混合动力汽车

2014年09月22日 11:8 370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9月19日晚间,科力远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混合动力汽车(以下简称“HEV”)的发展,为我国汽车企业实现第三、第四、第五阶段平均燃料消耗量目标值提供较好的技术解决方案,湖南科力远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力远公司”)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公司”)签订《合作意向书》,以期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合资成立国内混合动力系统总成的技术平台(以下简称“合资公司”)。
  “混合动力总成(CHS)是混合动力汽车的关键核心部件,发动机动力的分配、机电动力耦合等都是通过动力总成实现的。混合动力总成的布置方案不仅决定了动力耦合方式,而且也是制定控制策略的基础,其对整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具有重大影响。”科力远技术负责人介绍说。 科力远公司成立16年多来,始终致力于混合动力汽车电池技术的研发和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合理的产业集群,布局了一条从储能原材料、电池材料到先进电池、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系统的完整产业链体系,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产业格局。在2011年初成功收购松下公司位于日本神奈川县的湘南工厂100%股权之后,科力远公司迅速跻身全球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企业前三甲,拥有了全球领先的电池及极片的制造技术、质管控体系和先进的制造经验,成功挺进国际混动汽车市场,这些年共向国际客户销售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和极片累计达到 万台套。2013年通过技术消化和创新,自主设计建设并于2013年10月正式投产了我国第一条具有全球最先进技术水平混合动力汽车电池和极片自动化量产线,具备了最高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生产能力。而始建于1986年的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1997年进入汽车行业,多年来专注实业经营,专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取得了快速发展,连续三年进入世界500强,是国家创新型企业和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其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在整车、发动机、变速箱、汽车电控、动力总成等方面,均已具备强大的研发和量产能力。
  公告显示,合作各方将综合各自在技术、市场、资金等资源方面的优势,打造我国技术领先的混合动力总成系统平台及系统解决方案,破解国内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的技术瓶颈,吸引更多汽车整车厂商参股到合资公司或组建技术联盟,推动更多汽车整车厂使用本项技术,以达到平台化、模块化、批量化采购,降低研发成本、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实现与全球先进企业抗衡与竞争的目的;同时争取国家出台更多、更有力的混合动力汽车扶持鼓励政策,并通过合资公司的运营使合作方获得经济回报。合资公司由科力远控股、吉利公司参股,逐步吸纳其他整车企业参股;并按照低估值、长回报原则设计商业利益保障模式,激励双方着眼未来,重视对合资公司的持续创新和投入,双方拟出资技术的估值应与双方长远利益回报率互为关联,以双方可接受的且有利于合资公司发展的公允价格出资。在双方初步合作方案中,科力远公司以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BPS)技术、无形资产及相关设备等资产和部分现金出资。吉利以CHS系统技术、无形资产及相关设备等资产出资。双方作为出资的技术、无形资产及相关设备等资产的价值,以双方认可的具有证券相关业务资格的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为参考依据;双方支持合资公司吸收其他整车企业参与合资公司的发展,在技术上对参股企业持开放态度。
  “与吉利联合成功研发出深度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技术,让科力远更加如虎添翼。”上述负责人说,该套系统不仅可以为乘用车提供深度混合动力总成系统,同时也可为新能源汽车中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提供动力总成系统,并具有强大的平台扩展性,可为商用汽车及其他车辆提供相应系统。科力远、吉利成功联姻,成立合资公司,不仅能进一步强化科力远公司在混合动力汽车电池领域的龙头地位,同时也使公司从电池材料及动力电池供应商一跃升级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最核心的动力总成系统提供商。这个项目的实施,将打造国内技术领先的混合动力总成系统平台及系统解决方案,将破解国内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的技术瓶颈,成为中国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的强大引擎,必将对中国的汽车工业的转型升级产生深远的影响。

责任编辑:彭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wellhealthma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安博(中国)”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安博(中国))”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