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红利PK市场困局 锂电春天已来临?

2014年11月26日 12:2 293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整个产业界似乎从未如此充满期待,源于新能源作为国家战略推进下的机遇,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可见的爆发式增长。
  虽然已经插上了政策的翅膀,但锂电产业要想实现真正的腾飞尚需突破市场之困。“举步维艰。”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秘书长刘家新甚至这样来形容产业前沿的处境。
  长期面临的技术、成本之困,也犹如产业头上“高悬的利剑”。锂电产业未来走向何方?
  政策催生新机遇
  “锂电产业的春天一定会到来,我们首先得有信心,其次还得有耐心。”谈及锂电业前景,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秘书长刘家新表示。
  “有锂走遍天下”。而今,无论手机、电脑或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储能电站等,锂电池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国内锂电产业也正迅猛发展。2013年,全国锂电池销售收入为590亿元,在近5000亿元的国内电池工业中占比超过1/10。
  “规划到2015年社会保有量达到50万辆,2020年达到500万辆,这个数量非常大。”刘家新认为,目前锂电行业的机遇和发展,首先受新能源汽车政策和保有量的目标驱动而来。
  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锂电产业,正因新能源机遇而获益。2013年,中国锂离子电池总销售收入约为590亿元。其中,日韩等外资企业销售收入270元,增长约12%,国内企业销售收入为320多亿元,增长约9%。
  锂电产业增长的主要动力还是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动力电池。“特别是交通工具,比如电动汽车发展非常好,电动自行车用得也更多,交通工具已经到了爆发时期,它们的应用就非常大。”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表示,一个电动车用的电池相当于几千个手机所用,电动汽车产量和需求增长,正带来锂电池需求激增。
  眼下,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正被大力推动。
  2014年,国家确立了88个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还创立了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政策,各地政府也相继出台补贴方案。由此,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激增。
  “以后每个月销售1万辆(新能源汽车)是大概率事件。”赛迪顾问事业部总经理吴辉预测。
  在新能源新政的引领下,动力锂电池行业也有望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2013年,动力锂电池(包括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汽车)销售收入约为40亿元,同比增长约30%。远高于国内电池工业、锂电池的同期增速。
  “未来,新能源汽车用锂电池市场平均增长率在50%以上。”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表示。
  行业陷发展困境
  虽然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正激增,但有多少是面向民用市场呢?当前,在政府主导较多的情况下,如何由“政策轨”顺利过渡到“市场轨”,成为产业内外人士思考、关注和探讨的话题之一。
  “国家之前主要是通过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公共领域应用为主,现在已经开始转向市场导向在私人领域应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研究室任美林表示,电动汽车私人市场是一个细分市场,其商业模式在政策春天的来临之际更要不断地探索前行。
  “现在看起来这个行业很红火,但行业前列应该是生存得比较艰难,有时候感觉到举步维艰了。”刘家新指出,锂电池在整个产业链中的位置是中间工业品,不是终端产品,靠下游产业拉动。
  成都兴能新材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程杰表示:“制约行业发展的是高成本,而电池寿命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
  “电池成本占了整车的60%。据统计,在电动汽车应用过程中,真正让电池使用寿命突破3年的并不多。一个只有3年寿命的电池占整个电动汽车60%的成本,这个行业怎么能够快速发展和普及呢?”程杰的疑问也代表了大众费者对电动车的一些认识。
  储能市场空间大
  数据显示,目前锂电应用最大的是通信数码类电池,在2013年的市场占比高达62.77%,其增幅约15%。
  占比尚小的储能,被外界所看好。刘彦龙预测,未来5年传统的IT用锂电池市场年平均增长率为10%左右,新能源汽车用锂电池市场年平均增长率为50%以上,而储能用锂电池市场年平均增长率为20%左右。
  刘家新也认为,电池工业的机遇除了电动汽车的发展带动,再就是储能电池的需求增长。“锂电池这几年发展下来,技术成本在降低,我觉得锂电池已相对成熟。”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研究所研究员范未峰表示,储能领域的机遇不能错过,现在各种各样的发电站,不管是风电站、火电站,发的电如果没有储存的容器就只能输送给用户,如果用户不用就白白浪费掉,这是现在电网的现状,即时产生即时消耗。如果在每个家庭和居民区里加上储能电站,形成分布式储能系统,既方便上游发电厂的生产,也可调节下游的使用情况。

责任编辑:李峒峒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wellhealthma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安博(中国)”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安博(中国))”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