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固废利用必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2018年08月07日 9:43 64984次浏览 来源: 中国矿业报 分类: 铜镍资讯 作者: 王琼杰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废弃物,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近几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对矿山企业而言,因为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数量巨大,自然成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重点领域。特别是今年以来,环境保护税法开始实施后,针对尾矿、煤矸石、粉煤灰、冶炼渣等固体废物排放征收每吨5元~25元的环保税,矿山企业对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已经由单一的环保账上升为环保账与经济账统筹考虑的新层面,这无疑为矿山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提供了新的契机。
工业绿色发展对固废利用提出新要求
建设生态文明对工业绿色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党的十九大把美丽中国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求推进绿色发展,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同时强调,要推进资源的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降低能耗、物耗。
“党的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的决策部署,为新时代工业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近日举行的2018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国际)高层论坛上,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高云虎坦言,当前,我国经济传统的比较优势逐渐削弱,绿色发展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不相适应,绿色发展存在短板。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环境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要努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新方式。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综合利用处处长杨尚宝认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不能够完全利用资源,完全不考虑生态环境。我国的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遇到了新的发展瓶颈,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我们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对于资源和环境要求也更高,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从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入手,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国策来抓。
绿色发展当然离不开“工业粮食”——矿产资源的有力支撑,资源综合利用则是工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粗略统计,我国工业能耗占国内能源消耗总量近70%,水资源消耗占全社会消费的1/4左右,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超过85%,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65%,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35%,资源的瓶颈日益凸显。同时,我国每年产生的工业固废约33亿吨,历年堆存的工业固废总量超过600亿吨,占地超过200万公顷,不仅浪费资源,占用土地,而且带来严重的环境和安全隐患,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
“加强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既可以减少天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解决固体废物造成的污染和完全隐患,也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实现工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高云虎介绍,近年来,工信部持续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工作,通过规划制定、经济建设、目录引导、示范工程推进等措施,来积极引导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工业固废利用率逐年提高,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前几年推进的三年行动计划,包括基地和园区的建设,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特别是通过对承德地区一些尾矿的综合利用,既满足了京津冀地区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又解决了长期以来尾矿的一些安全隐患,同时还加强了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短板亟待补齐
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资源节约优先战略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我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生态文明建设、工业绿色发展的要求相比要有明显差距。
当前,我国的工业固废已经涉及到许多方面,特别是钢铁、化工、电力、煤炭等行业产生大量工业固体废弃物。一些与钢铁行业相关的城市,大量的冶金渣堆积如山。同时,在许多矿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工业固废在产生量上不但没有减少,在存量上也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大量的污染和环境的整治工作面临很大压力。据了解,当前我国大宗工业固废的利用率相对比较低,只有50%左右。特别是一些尾矿、磷石膏的综合利用难度大,附加值有限,企业积极性不高,综合利用率只有30%多。同时,工业固废的技术支撑能力不足,大规模、高附加值、无二次污染的综合利用技术还存在一些瓶颈,成熟技术的推广尚存在许多困难。
“从整个行业来看,缺少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领军企业,政策环境也不完善,对综合利用缺少有强制性的、针对性的要求。”高云虎分析说,因为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从法律上来说是一个独立性的措施,各个地方的发展阶段、发展水平不一样。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高,地方的财力也比较强,对企业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方面的税收减免就落实地比较好。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财力有限,特别是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增值税、所得税方面的优惠政策落实地还不到位。
“坦率地讲,化工渣、冶金渣等大量的工业固体废物导致了很多灾难性问题,包括对环境的污染、对生态的破坏,也包括对资源的浪费,这都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现实。”杨尚宝直言不讳地说,“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工业固废在原有存量没有得到处置和综合利用的情况下,很多新的增量还在不断的增加,这是我们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比如宜昌,磷石膏或者脱硫石膏、副产石膏大量的堆积,导致了很多问题。”
工业固废资源化必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固体废物管理工作,启动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法的修订和执法检查相关工作,并在长江经济带等重点地区开展固体废物大排查,严格固体废物全过程的管理。
特别是环境保护税法对工业固废排放征收环保税,以及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打响,为我国工业固废的资源化利用尤其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污染防治攻坚战从中央到地方、企业到政府各方面都在做,我们要抓住机遇,把工业固废工作做好。同时,蓝天保卫战的重要内容也是要把生态环境工作做好。把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工作做好,对蓝天保卫战也是很好的贡献。所以,我们必须把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融入一体,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优化发展,抓住当前机遇来大力发展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 杨尚宝说。
杨尚宝认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来推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需要包括企业、大学院所、相关部门周密的配合来共同加强技术研发,使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技术有所突破。同时,在技术上能够形成良好的创新平台,培养出良好的创新人才,使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能够有可持续的技术创新,以保证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能够上一个新的台阶。
“绿色发展不仅仅体现在工业企业的发展过程当中,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本身也需要实现绿色发展。” 杨尚宝特别提醒说,我们不能因为搞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自己就可以导致环境污染。很多综合利用企业,本来是在解决环境问题和资源综合利用的,但是企业本身却也存在一些环境污染和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所以,在资源综合利用这个行业,特别是对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企业来讲,更应该注重绿色发展。
多年来,我国的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行业整体效益差,普遍存在重发展轻质量、要政策不讲效益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对此,杨尚宝认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应该跟其他产业一样,要在追求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需要行业政策支持是必要的,但是如果长期依赖于政策的支持,这个产业是走不远的,是不可持续的。所以,我们应该追求质量和效益,在提高产品的质量、拓展产品利用领域基础上,不断提高效益。只有这样,综合利用产业才能够走得更远、更好,才能真正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内容。
据了解,今年以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持续推进河北承德等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的建设,围绕尾矿、粉煤灰、冶炼钢等工业固废,建设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形成一批优势突出,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示范引领作用显著的产业集聚区,探索形成产业集聚发展的管理模式和有效途径,促进工业资源高值化、规模化的应用。同时,积极引导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推进废轮胎、废资料、废有色金属的再生利用,严格规范行业规范条件,定期发布符合规范的企业名单,加强日常的监管,培育一批骨干龙头企业,支持做大做强,不断提高再生资源加工利用的水平。加强对废钢加工行业的规划布局,引导废钢加工企业一体化、集团化发展,提高废钢的应用领域。落实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利用的管理办法,在京津冀地区选择有条件的城市开展回收利用的示范,加快建设回收利用的体系。此外,加快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制定工业资源先进装备目录,加快先进实用技术的产业化和推广应用,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发挥标准的带动引领作用,加快资源综合利用产品标准和应用标准的执行制度,提高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质量,扩大应用范围,推进产业联盟等技术创新的平台建设,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和跨领域、跨区域的协同创新,带动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我们还要完善落实配套政策,进一步加强与财政、税务等部门的沟通,落实好资源综合利用的增值税、所得税、新的环保税优惠和减免工作,尽快发布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评价管理办法和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目录,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评价。特别是要培育一批第三方评价机构,做好环保综合利用免税政策的落实,积极利用绿色制造、财政专项和绿色信贷、绿色金融等手段加大对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等支持力度。”高云虎表示。
责任编辑:彭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wellhealthma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安博(中国)”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安博(中国))”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