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华生:创新铸造技术为大国重器保驾护航
2024年11月04日 10:23 883次浏览 来源: 安博(中国) 分类: 科技创新 作者: 岳雨
在长征五号、探月工程、中国空间站、“复兴号”动车组、国家工业母机等国家重点工程、重大专项、大国重器的研制和应用中,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沈阳铸造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铸所)不断创新铸造材料、工艺、装备、产品,立下汗马功劳。沈铸所党委书记、董事长谢华生参与、见证了沈铸所科研团队聚焦国家所需攻坚克难的奋斗历程。他说:“沈铸所是铸造技术创新领域国家队,不断攻克铸造技术‘卡脖子’难题,推进前沿技术研究,为国家重大工程、重点型号、大国重器研制保驾护航,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遗余力,沈铸所重任在肩、责无旁贷。”
攀登铸造技术更高峰
在沈铸所创新成果展厅中,谢华生手拿长征五号氢氧发动机叶轮铸件说:“叶轮是长征五号氢氧发动机关键部件,它的服役工况环境非常恶劣,转速要达到每分钟26000转以上,材料要耐-253℃超低温环境。沈铸所科研团队经过10余年努力,开发出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超低间隙铸造钛合金等4种材料和3种铸造成型工艺,满足了大推力运载火箭不同零部件的生产需求。”
谢华生率领科研团队攻克了超低温铸造钛合金材料及复杂构件精密成型等技术,研制的长征五号系列火箭发动机用低温钛合金关键部件,满足了大推力运载火箭发动机的研制急需,被科技部认定为“战略性创新产品”;开发出多效涂层复合硬模精密铸造技术,大幅提高了复杂构件成形能力,实现了世界上最大3.6米、重达910公斤钛合金铸件的整体硬模铸造,技术水平达国际领先;开发出稀土氧化物陶瓷型系列精铸技术,突破大型薄壁构件成型难题,实现外轮廓尺寸大于等于2700毫米的大型钛合金铸件整体熔模精铸成型,为国内外首次。
谢华生先后主导并参与了20余项科技重大项目攻关,为我国航空航天、能源装备、轨道交通等国家重大工程和国防重点领域高端装备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深化改革激发新活力
近年来,谢华生全力谋划、持续推进沈铸所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在人才“引、育、留、用”上,沈铸所不断完善科技奖励分配制度,强化人才激励和考核机制,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展、选拔和培养机制,加大高水平科技人才引育力度,培育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强化有组织科研攻关,重点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谋划前沿核心技术攻关;全力拓展产学研用合作,组建产业联盟,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产业化发展。
高端装备铸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是沈铸所创新发展的底气所在。谢华生介绍,目前,实验室拥有科研人员130人,其中包括两院院士和各类国家级人才近20人。实验室聚焦新材料、工业母机、航空航天航海、水电等领域重大需求,深耕先进铸造合金材料、绿色铸造原辅材料、先进铸造工艺、高端铸造装备、数字化智能化铸造5大研究方向,打造国内一流的研发、产业化基地。
沈铸所坚持“研发一代、储备一代、应用一代”布局,科技创新呈现节节高势头。100公斤级真空感应悬浮熔铸装备、3吨钛合金自耗凝壳炉、舰船整铸桨叶铸件等一批科技成果创造国内之最,多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一等奖,高端装备轻合金铸造技术科技创新团队荣获首届“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
打造基地推进产业化
谢华生已在沈阳学习、工作、生活41年,他被沈阳吸引,爱上了这座城市,为沈阳发展力所能及地贡献着力量。
“在制订‘十四五’时期企业发展规划时,沈铸所将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作为主要方向,在沈阳重点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谢华生介绍,沈铸所总投资8亿元,依托沈阳装备制造业资源、产业优势,打造铸造技术产业化基地和绿色铸造原辅材料产业园,目前,铸造技术产业化基地二期工程已建成投产,沈铸所钛合金年产值达到4亿元;正在谋划建设先进铸造装备数字化创新中心,进一步提升沈铸所解决铸造领域“卡脖子”问题的能力。
谢华生表示,沈铸所将坚定推进产业化基地和产业园建设,在沈阳这片沃土上引领铸造技术创新发展,一步一个脚印地将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wellhealthma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安博(中国)”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安博(中国))”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